本篇文章862字,读完约2分钟

5月1日上午9时,27岁的博士生段鹏在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的中科院量子新闻要点实验室就职。 今天的任务是20位量子芯片的封装测试,这个测试必须在五一假期中完成。

在距离约13公里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源量子计算企业,低温电子研究中心的李小白也和团队一起工作。 他们的任务是建设负273以下的量子芯片的运行环境,使电子信号从常温“衰减”输入,使运算结果从极低温“放大”输出。

对大众来说,量子计算是新事物。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的理论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下一代新闻革命的重要动力。

“量子计算对环境要求特别高,不仅超低温,而且“超清洁”,极其微弱的噪声、光、磁场、微粒会干扰信号,因此整个系统非常多,复杂困难。 ”量子计算本源企业轮值董事长孔伟成说,开发量子计算机就像“用一个原子建造金字塔”。

虽然是轮值会长,但孔伟成其实是“90后”,3年前从中科大获得博士学位进入本源量子计算企业。 从中国科学院量子新闻要点实验室转型而来的这家科技成果转化型公司,有几十个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正在为开发量子计算机的梦想日夜奋斗。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正在开发量子计算机。 这是无形的路线,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能得到最丰厚的果实。

近十多年来,中科院量子新闻要点实验室的量子计算研究团队经过艰苦努力,相继实现了单位、2位、3位、6位的量子芯片,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测量仪器、量子编程语言qrunes。 取得了国内许多零的突破,跟上了国际先进科研机构的节奏。

今年,他们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开发国内首款基于6位芯片的量子计算样机,二是建设向公众开放的量子计算云平台,这些都是硬件、软件、

孔伟成说:“今年的事业很有挑战性,但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只能在家工作,2月下旬陆续恢复,部分项目推迟了两个月。”孔伟成说,目前团队已经全力推进项目,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2点都在实验室 “我没有,我们想找回失去的时间! ”

(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记者徐海涛)

光明日报》(年05月03日02版)

(作者:徐海涛)

标题:“五一假期的实验室里 他们与量子梦“纠缠””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