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9字,读完约8分钟

在广西融水苗家小城镇社区扶贫工厂,外出务工的就业人数在增加。 记者童政摄影

6月21日,在广西融水双龙沟森林旅游度假区的梦呜苗寨,搬家的苗族姑娘计划向游客表演民族舞蹈。 新华社黄孝邦摄影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苗族自治县,苗岭山脉向东延伸,养育着淳朴的苗族儿童,融江水浸润着国内汉、瑶、顿、壮等13个民族共同奋斗的土壤。 但是多年来,山区闭塞、快速发展的基础薄弱,制约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目前融水县是广西尚未脱贫的8个县之一。

“全县尚有2062户6634名建设卡贫困人口未摆脱贫困,大多没有劳动力和弱势劳动力,贫困风险因素多,这些群众集中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差,快速发展基础薄弱。”融水苗族自治县副书记 提高综合保障扶贫三个方面,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目标发起最后一次总攻击而努力。

让大众的“腰包”膨胀起来

“九山半水半田”,是指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48%的融水。 在海拔1、2公里的高寒山区,甚至找不到布置产业项目的平坦土地。 为了快速发展产业,帮助干部因地制宜,做好一村一策、一村多策,解决了全身。

5月20日清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克华上山找到低保户嘉凤英,想加入村集体合作社栽培木耳菌棒。 告诉她下个月进入塑料大棚的好消息。 看到家里没人,马克华望着细雨中,发现他背着镰篮在山坡梯田里忙碌地工作。 这天,比他更早有“客人”的浪潮——残联给嘉凤英家送来了900只禾花鲤鱼苗。 嘉凤英包围着水田。 连日涨雨,我害怕幼鱼会从水田里跳出来。

“今年我加入了合作社,种了木耳,也有村子里的保洁岗位。 肯定会在年内摆脱贫困。 ”。 贾凤英说。 多次建议村干部独自照顾失明的丈夫,养育两个孩子,将生活重担变为脱贫的动力,参加村里的产业项目,通过产业奖补充资金1万元进行分红。

中坪村是香粉乡目前唯一的无贫困村落,在村落密集崎岖的山地之间找不到一块一块平坦的土地,给当地群众的快速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课题。

“山上种杉木周期太长,养殖风险太大,想用‘短平速’找一个没有占地面积的产业”马克华告诉记者,今年3月复工产后,他拿出了5万元第一书记扶贫产业的支援资金,找到了3个平坦的地块,17亩, 基地的人把山泉引到大棚里浇灌细菌棒,短短两三个月,就在大棚里“喝”了泉水木耳,精神焕发。

为了让中坪村的木耳对接柳州螺母的粉产业链,柳州市工商联组织螺母粉公司的房子来中坪村视察,品尝了这里的木耳后,一家公司的房子悄悄把马克华拉到旁边,说:“卖了木耳,有多少我全包了?

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马克华大受鼓舞。 他动员全村27户脱贫户和70户脱贫户加入村民合作社,参与食用菌项目“联种联建”,主要栽培木耳、香菇等。 在他的计划中,项目预计年产食用菌25吨,年产值达到100万元,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7万元,97户贫困家庭红利可达到9.1万元的目标。

融水县风情苗寨与“百节之乡”的旅游融合一样具有快速的发展潜力。 融水县建立的“梦呜苗寨”景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其融水双龙沟景区是一个易于实施扶贫建设的新景区,现有21户56人搬迁入住,其中建设的卡贫困户13户42人。 景区特色木造房屋是从原村落搬进来,按苗族特有风格复原改建而成,建成28家商店,主要经营民族特色饮食、特色旅游纪念品等,向游客展示以前流传下来的苗族农耕文化和生活习惯。 游客在双龙沟游山水,去梦鸣苗寨,在村民家打油茶,吃农家饭,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村民们也获得了实际的收入。

“融水实施一村一策、一村多策,使贫困家庭脱贫,各贫困村都有一个以上的新经营主体在推进,或者产业基地覆盖了全村25%以上的贫困家庭,获得了产业收入,”石中华说

让大众就业的“饭碗”做得很扎实

融水家小城镇社区,是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社区,原住在距离县城100公里以上的良寨乡安全村的贫困者韦明搬到了这里,现在她成为融水县就业扶贫工厂宏欣电子加工有限企业的主管。

“受疫情影响,单位外贸订单减少,我们站最多有80多人,现在不到60人。 ”。 韦明表示,这家扶贫厂原建有46名工人的卡贫困户,其中20人是搬到苗家小镇的贫困户,人均月收入2000元,稳定就业是他们脱贫的最大保障。

苗家小镇社区第一书记何国栋介绍,苗家小镇目前有3家扶贫工厂,其中两家电子厂是参与粤桂扶贫合作的公司,接到广东东莞的外贸订单。 受疫情影响,目前只能国内订单,上岗人数减少,人员流向县内和周边更稳定的公司。

“实际上,随着移民群众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适应,社区就业人数持续增加,自3月复职以来,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了512人,社区实现了每户1人的就业,共计1593户3204人。” 何国栋说。

为了帮助许多不能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就近找到工作人员,融水在全县组织认定了43家就业扶贫工厂,今年复工后,吸收了1815名就业人员,其中贫困劳动力649人。

在鼓励在家灵活就业、返乡创业后,融水出现了类似花吟草苗族服装有限企业的面巾纸扶贫厂、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经营着手工精美的苗族服装和刺绣、织锦、蜡染技术的成品,创新继承在迅速发展之前传入苗族服装。 为了帮助妇女提高技能和增加收入,上传了31个个人家庭,其中17个是建设卡贫困家庭。

桂扶贫合作产业园是融水构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提高就业的缩影。 依托竹木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该园区吸收建设卡贫困劳动力402人就业,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4.2万元。 产业园扶贫工厂广西融水晨阳木业有限企业吸纳140名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劳动者平均工资达到4200元。 朝阳木业理事长陈亮说:“贫困家庭并不是没有脱贫的能力,只是没有就业的机会。” 除了直接帮助就业摆脱贫困外,每年生产180万张装饰板材的朝阳木业通过收购杉木原材料让当地民众种植杉树,光这一点,每年就有1.3亿元的资金涌入当地农民的钱包。

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也是融水实施提高就业的重要措施,融水通过基层公益性岗位处理了1470名贫困人口就业,其中部署了建设卡贫困户生态防护林员928人。

目前融水县农村生活人口转移就业12.2万人,对就业脱贫的贡献率达到70%。

摆脱贫困,“驱动器”一个也不会落下

“越到最后关头,重锤越响”的脱贫攻坚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但剩下的“硬骨头”就是贫困中的贫困、贫困中的贫困。 为了处理这部分贫困人口的“二心不忧、三保障”问题,融水着力提高综合保障,充分保障扶贫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弱势群体通过综合保障实现稳定脱贫。

去年,中坪村杉木山屯的贫困家庭贾忠才一家获得危房改造补助金4.4万元,新建了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原居住的危险旧木屋中搬出。 由于那家老人常年卧病在床,面临贫困的风险很大,县里补助了1540元为他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缴了105元商业保险。 全家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两位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保险金121元,年共2904元。

对比“三保障”问题,融水县实施了建设卡贫困家庭住房安全等级鉴定和全覆盖,2019年该县建设卡贫困家庭改造项目全部竣工验收,按期支付补助资金并实质性入住。 并且融水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建设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1.5%。 县内所有定点公立医院、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可以为立级卡贫困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二次报销、医疗救助、财政补助等“一站式”系统结算服务。 另外,融水县建立了健全的辍学登记簿,落实了义务教育保障,全县贫困家庭的适龄儿童均可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强化率为97.62%。 通过实施教育资助政策,全县90183名学生受益,其中挂牌的学生人数为36168人。

“广西融水:“一村一策”发起脱贫总攻”

另外,为了为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奠定脱贫增收的基础,融水不仅带动贫困群众走出大山,还将产业财富之路修成山,将电力、安全饮水等输送到各个家庭,脱贫之路不落。

目前融水县还有26个计划脱贫的村庄。 据悉,到去年6月30日,该县贫困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将全部完成,届时26个预脱贫村屯将使用安全可靠的电力。 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石中华告诉记者,今年融水县将重建村屯公路70多公里。

标题:“广西融水:“一村一策”发起脱贫总攻”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