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杨卓林(左)在贵州省榕江县仁里乡太元村苗田向大众介绍了黑米苗和其他苗的不同。 新华社发(王炳真摄)

在种下“七彩”稻子一个月后,50岁的杨先生最近用诱虫灯诱杀了卷叶虫。

“这个虫子好多年没出现了,但今年又出现了。 我用诱虫灯诱杀了成虫。 效果很好”站在自家前面的斜坡上,杨先生一边设置诱虫灯一边介绍,这个灯可以移动。 哪个地里的虫子多,放在哪个地里。

“老杨”名叫杨卓林,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仁里乡太元村民。 他在家门前的山坡上种了黑米稻、紫米稻、红米稻、黄米稻、香禾糯米稻等20多亩7色的古稻。

杨卓林在贵州省榕江县仁里乡太元水田捕到稻花鱼。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王炳真摄)

开始种植古稻的时候,稻种是杨先生在榕江县搜索的,那里的老百姓在种植之前就保存了种稻的习性。 之后,他从自己的稻谷里选择谷粒丰富的稻子进行播种。 两年前,记者采访杨先生时,他说要走“特、优”的绿色、生态之路。

“我不喂农药,不喂化肥,地里有虫子的话,养鱼、鸭子除虫,形成稻鱼、稻鸭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是今年发现雪茄虫后,仅用诱虫灯诱杀的理由,“为了不污染稻子的绿色”。

物以“稀”为贵,这是杨先生从事彩稻栽培以来总结的第一次经验。

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榕江县仁里乡太元村秋景。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王炳真摄)

十多年前,他从省外工作回家,为了在附近照顾家人,开始在村子里创业。 虽然迅速发展了中药材等产业,但由于缺乏特色、技术少而失败。

后来他选择了种彩稻。 “色古稻是稀有品种,与普通水稻相比具有淀粉含量低、花青素含量高等优点,口感也好。 ’他说,加上绿色、生态的栽培方法,产量不高,但产品质量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杨先生的大米年产量约1万斤,每斤15元左右,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

“个体农户要走差异化道路,用高质量的产品吸引一部分顾客,确保稳定的顾客。 ’这是杨先生总结的第二个经验。

为了卖米,杨先生玩了自媒体,在朋友圈、网络视频平台等进行了产品定位。 近三年来,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新闻化时代我们必须走“捷径”,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客户的窗口。 ”。 他说很多顾客从网上购买他的产品,很多都是回头客。

杨先生总结的第三个经验是,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为了分散风险,种植彩稻,杨先生种草养牛。

他在水田附近建了牛棚,周边种了30多亩牧草。 养牛最多超过40头,现在有14头。 他去年卖了10头以上的牛获得了10万元以上,再加上卖米的收入,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

“搞农业,需要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哪怕一个失败了,另一个就可以修复。”他动脑筋,说如果研究得好,个体农民也可以在农业生产中走出康庄大道


(作者:罗羽)

标题:“一位山区农民的彩稻“致富经””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