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3字,读完约3分钟

位于鄱阳湖畔的“迷彩大堤”

——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的防洪救灾报道[/S2/]

长江之滨,狂风呼啸,浊波拍岸。

7月9日凌晨,在江西省鄱阳县昌江圩大堤,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支队队长贺小良向保卫堤坝的官兵发布了命令。 “这条堤是20万群众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要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贺小良所在支队是英雄的部队,1998年在九江防洪中表现突出,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录得集体一等功。 多年来,一位官兵把这一荣誉视为“传家宝”,并以实际行动歌颂爱民之歌。

7月8日以来,昌江水面比堤坝路面高1米以上,成为地面的“悬河”。 随着水位持续上升,堤坝很多地方出现了松动。 接到防洪救灾命令后,该支队官兵连续奋战,筑起宽3米、高1.5米、长1.5公里的子堤,挡住了奔流洪水的硬生生。

7月9日晚,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崩溃,隶属昌洲乡的15个行政村3万多人受灾。 该支队紧急出动100名官兵,前往昌洲乡转移灾民。

到达昌洲乡后,官兵迅速分成几组,开着冲锋舟分头展开搜救。 此时,水中障碍物多而杂乱,水面树枝的电线缠绕在一起。 避开许多障碍物,官军终于到达了受灾最严重的桥上陈家村。

在村子里,86岁的陈克长老被洪水包围在建筑物的二楼。 “这里有人! ”机动七中队长刘斌听到老人微弱的叫声,马上和战友开着冲锋舟走近。

水流湍急,官兵们在救援中多次差点落水,但他们不怕困难的危险,被接力带走,终于成功救出了老人。

老人成功上岸,眼里含着泪水,拉着大家的手道谢,“看到武警官兵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洪堤是抵抗自然灾害的“战场”,也是检验官兵初心本色的“试验场”。

7月11日凌晨,鄱阳县双丰南圩出现溃坝,直接威胁鄱莲公路和县城的安全。 这支队200名官兵立即赶到崩溃堤口附近的博士湖水库大坝,构筑了第二道防线。

“跟我来! ”危急时刻,机动五中队长万时武冲到队伍前面,带着战友加速翻土,铺油布,小腿被石头擦得不顾一切。 万时武的家在不远的柘港乡,也是灾区之一。 这一天,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奋斗在防洪第一线。 “在任务面前,‘大家’很重,”万时武说。

“前方出现泡泉群! ”7月12日7时左右,昌江圩堤江家岭段,堤坝一侧出现领袖约12米、宽约3米的泡泉群,出现滑坡的征兆,随时有可能崩塌。

情况紧急,该支队官兵共同保卫堤防地方干部,根据“超滤导渗、带沙控制”的大致情况,制定“进一步过滤、双层加压、三层围堵”的处置方案。 军民合作,搬运土袋5000余袋,铺砂石等反滤料28立方米,花了5个小时,成功处理了危险情况。

洪魔面前,一艘舟艇破浪破浪,一个背影危险地逆行……鄱阳湖之滨,官兵们筑起了坚固的“迷彩大堤”。 (■戚广辉叶杉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曹先训)


(作者:戚广辉叶杉曹先训)

标题:“鄱阳湖畔,官兵们筑起的“迷彩大堤”坚不可摧”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