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4字,读完约3分钟

“在蒙绣中,杏花的重要优点是花瓣必须是圆的,针法从外到内,颜色变浅……”。 在刺绣架前耐心讲解刺绣方法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松加的蒙古族刺绣领袖王金莲。

为绣娘参加分级评选的作品(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供图)

王金莲是旗中的一级绣娘,因为这成为了村里绣娘们的“师傅”,其实她接触蒙古族刺绣才两年。 年,王金莲主动报名参加中旗绣娘培训班。 学习刺绣的过程对王金莲来说不容易。

为绣娘准备的刺绣作品正在展览馆展出(吴楠摄)

王金莲家的墙上挂着她绣的大小几十幅作品,有代表五畜繁荣的狍纹、象征福寿吉祥的蝙蝠、具有吉祥如意意义的莫尔条纹。

对王金莲来说,刺绣已经不仅是她的有趣爱好,刺绣带来的经济利益更是家族脱贫的关键。 四年前,王金莲的丈夫出了交通事故。 因病致贫、因学问致贫的王金莲一家被收入贫困家庭。 她肩负着照顾全家的重担,完成了自己农田的农活,耕种了别人的田地,放羊辅助家庭。 用微薄的收入付了丈夫的医疗费后,剩下的就很少了,为了孩子上学而咬牙切齿,王金莲总是自己偷偷流泪。 之后,她响应刺绣领袖的号召,开始接触刺绣技术。

王金莲意外地发现刺绣成了全家生活的转折点。 年,通过制作刺绣半成品,王秀莲赚了一万元。 年,王秀莲的刺绣收入突破4万元。 全家的生活终于有了质量的改善。 随着丈夫的身体逐渐好转,孩子大学毕业顺利就业,全家终于摆脱了贫困。 对这个家庭来说,刺绣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自身的价值。

图为乌索加萨绣球花们聚集在一起交流刺绣技艺(皇甫万里摄)

科中旗上也有很多情况类似王金莲的绣娘。 整个巴呼舒镇的22名加查里有3060名从事刺绣的女性,其中265人是立牌贫困者。 她们利用空其余时间制作的刺绣品由刺绣协会回收,小的五元,大的几千元。 偶尔有特大订单,刺绣协会会分配给全村的刺绣姑娘们集体完成。 长期以来,刺绣成为刺绣们家庭额外收入的第一来源。 当地妇女通过刺绣,终于摆脱了倚天吃饭、期待收获几亩农田的日子。 她们的钱袋鼓了起来,腰也硬了。

图为一级绣娘吴胜制作参赛作品(皇甫万里摄)。

近年来,内蒙古刺绣扶贫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促进脱贫攻坚,传承民族文化,政府专门成立协会、企业,建立刺绣基地,把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财富产业来抓,通过政策、资金的支持和示范方法,极大地加强了全县的民族刺绣产业。

这些来自草原的灵巧“绣娘”,用一根针将绿草般的内蒙古大草原绣成五彩斑斓的绣品,将民族文化融入民族特色商品,成功地发展了民族特色产业,使科右中旗的刺绣扶贫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绣球花们通过指尖经济脱贫致富,真正“刺绣”走出了她们的致富之路。

标题:“【幸福花开新边疆】 “草原绣娘”用指尖经济带动脱贫致富”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