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0字,读完约4分钟

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樱桃基地游客络绎不绝。

“一棵树可以生产30斤以上的樱桃,一斤可以卖几十元。 ”辽宁省大连市援建的这个樱桃基地,贫困者李金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术,说:“我打算在家里的荒地上也种樱桃。”

几年前,樱桃产业在六盘水快速发展不理想,借助东西部扶贫合作的东风,六盘水引进了大连的樱桃种植技术和企业品牌,处理了当地樱桃种植的难点,樱桃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快速发展前景。 穷人的生活也随着这红火的甜蜜产业而变甜了。

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共有1230户,4960人因大连樱桃受益,其中贫困家庭484人,年人均利润1200元。

引进技术,激发信心

“前几天,当地栽培樱桃的农户不少,但栽培分散、品种老化、花多果少、裂果率高、质量差、甜产业难以带给大众甜头。 ”六枝特区在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任张远斌说。

可见利润不高,当地群众意志消沉,许多果园荒废。 在六枝特区运行的大连干部刘丝链认为:“大连樱桃有名,品种好,有技术,也许可以引进。”

的信息表达,对接后,大连市组织技术力量前来支援。

“这里海拔高,温差大,光照多,雨水充足,适合种樱桃。 ”去牛角村实地考察后,大连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企业技术员张桂荣发现,栽培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不足,“只让樱花树结实树枝,哪里会有养分的结果?”

说到树干,大连市援建的樱桃基地马上投入运行,使用整齐的樱桃区域、大小不一的樱桃树苗、精确控制的滴灌技术,“没想到种植樱桃有这么多入口! ”。 牛角村村民王兴琴说。

在仔细管理的基础上,基地的部分樱桃于今年5月开始结出果实。 樱桃成熟后,马上摘下入口,肉肥汁多,酸甜适中。

“大家的疑惑消失了,我确信大连的樱桃也会在这里开花。 ”看到群众对樱桃产业恢复信心,刘丕链趁热打铁,说:“区里又投了资金,为扩大基地规模、育苗、让更多群众参与而努力。 ”。

倾囊相授、培训指导

“发芽前,修剪整形,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加速吸收,改良土壤……”。 近中午,大连农科院专家潘凤荣的课还没结束。

大连樱桃试制成功,基地也扩大到100亩,光苗木就超过了12万株。 在这个规模下,只有三两个人在管理,有点捉襟见肘。

六枝特区扶贫办公室主任张斌认为,这是宣传樱桃栽培技术的好机会。 “我们从当地的农业部门、栽培樱桃的乡镇选了14人带到基地学习,从周边选了10名村民到基地工作学习。 ”。

村民杨朝凤就是这样来到基地的,她家门前也种过樱桃。 “以前种植摘水果,但已经不怎么管理了。 ”听了专家的说明后,她才说:“什么时候补枝、拉枝、什么时候施肥、打药,不能马虎。 不这样做的话,水果可能有问题。”

向当地培训技术队伍介绍,大连市定期派出樱桃专家赴六盘水开展樱桃技术指导和培训,迄今已培训相关人员超过500人。

大连樱桃适应性强、裂果率低、经济价值高、技术宣传力度大,致使六盘水樱桃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从牛角村走向越来越多的乡村。

“仅附近的大用町、牛场乡,种植面积就超过1.8万亩。 ’苗木都来自张桂荣所在的樱桃基地,“接下来的两年,六枝特区宣传了3000亩,我们准备了苗木。”

牵手的农户,帮助增收

谭学军是牛场乡箍足村民,去年脱贫。 不摆脱贫困的政策,为了稳定脱贫的成果,当地党委和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 在征求农业专家考察后,大连樱桃成为促进筱腿村快速产业发展、稳定增收脱贫的首要选择。

“想在村子里召开院堤会,让大家流放土地,共同培育大连樱桃”这个模式,谭学军听说过,但是没见过,想试着跳一下。 “收益帐户很明显,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散会后,他找到村里的干部,表示要跟上。 村子最终迁移了119亩土地,覆盖了全村刚摆脱贫困的60户贫困家庭。

在种樱桃苗之前,大连市农科院特地派出专家,统一组织家乡培训。 栽种结束后,张桂荣绕过山路,隔三差五去指导。

浇水、施肥、拉树枝……种果树的谭学军跟张桂荣学了半个多月,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技术。 自家地里的大连樱桃今年第一次结果。

村里的樱桃基地在运转,需要的人手也不少。 最忙的时候一天需要20多人。 “我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挣100元。 ’加上土地流转费和年末分红,只依靠樱桃产业,谭学军一年获得的收入超过1.3万元。

放眼望去苍翠的樱桃林,谭学军相信来年会比较好。 (记者刘洪超苏滨)


(作者:刘洪超苏滨)

标题:“大连把技术力量带到六盘水的田间地头樱桃红了 日子甜了”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