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0字,读完约5分钟

今天( 9月12日)是第21个“世界急救日”。 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世界急救日”,希望通过这个纪念日重视普及急救知识,呼吁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拯救生命,降低伤害程度。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 例如心脏骤停、晕厥、异物喉咙堵塞、烧伤扭伤等。 如果救治不当,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它掌握了必要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

心肺复苏法+aed可以拯救心脏骤停者

据统计,中国每天至少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专家表示,如果能及时发现心脏骤停并正确救治,将能大幅提高生存率。 正确的救治除了普及心肺复苏法外,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很重要。 自动除颤器简称aed,被称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

医务人员表示,除心脏疾病外,中暑、过敏、溺水、电击等事故还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中国每天至少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 因此,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增加自动体外除颤器,可以争取拯救患者的时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朱帅俊:每晚1分钟,死亡率增加10%。 4分钟后,患者的生存概率变得非常低,即使能够救治,脑组织也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怎么抓住黄金急救4分钟? 首先,如果发现有人倒下了,必须首先评价他是否有心脏停止的危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朱帅俊:患者失去意识时。 评价患者的呼吸状态时,需要正视患者的胸廓。 如果病人的胸廓没有明显的起伏,或者你没有明确它有起伏,我们认为他没有自主呼吸。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行胸外按压和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联合急救。

采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需要4个步骤

如果采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只需要4个步骤。 第一步接通电源,第二步连接电线,第三步按照机器的图像将两个电极片贴在右胸上和左胸下。 第四步,按下按钮进行电击。 整个装置都有声音提示,画面上也有图标,允许非专家人士快速操作。 电击中,配合心肺的压迫和人工呼吸。

医务人员还特别注意自动体外除颤器每两分钟自动判断患者的心率情况。 在专家到达之前,即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跳,也不要揭下电极片。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朱帅俊:经救治,心跳并未一直恢复,中间也有可能再次心跳停止。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电极片的存在相当于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活动。 患者心跳再次出现危险时,立即催促其除颤或心肺复苏。

学习救命急救对生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对于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患者,急救中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这4分钟开展急救吗? 厦门有一群这样的急救志愿者,他们每周末都会出现在公园、景区、繁华街道,向人们教授急救知识。

这是厦门工人体育馆发生的羽毛球猝死事件,周围的人用心肺复苏和aed救了他。 太棒了,厦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克洛为什么不学急救?

最近,许多厦门市民通过这个视频认识到了看起来很傻很暴躁的“头木偶”,这位漫画家以幽默的方式普及了急救知识。 其实“头娃娃”不是一个身体,而是一群急救服务志愿者。 志愿者队伍的发起人是林晨晖,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在医院工作期间,他曾多次遇到无助的瞬间。

志愿者林晨晖:很多年轻人去医院都无法康复,首要原因是他在院外猝死时间太长,没有人会在第一时间做出拯救他的身体,让他有机会去医院接受更多的救治。

医务人员组成“救心圈”志愿者队伍

从200年开始,林晨晖就给身边30多名医务人员组成了一个名为“救心圈”的志愿者队伍,用讲座的方法宣传急救常识的普及,一年有200多个讲座,但效果不太满意。

林晨晖:是我们做的,太认真了,不好玩,一直命令别人做这件事。

如何使急救知识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 林晨晖开始走上街头,想通过面对面实践的方法宣传急救常识,但一开始参观的人很多,想尝试的人也不少。

虽然宣传之路屡屡受挫,但志愿者队伍并没有放弃。 年,他们拍摄了幽默的短片,并开始在网上上映。 渐渐地,以这个“大头娃娃”为代表的急救志愿者队伍被很多人知道了。 志愿者队伍也扩大了,从最初的3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600多人。

市民:我们是小动作,也可以拯救生命,所以谁都必须学习这个常识。

林晨晖:学这个其实不过是下一个物种。 我希望他回来后有越来越多的知识输入。 例如,我们平时做的视频,有机会可以去看,学习。

志愿者们高兴地看到,厦门的一点公园、景区、操场等单位也开始普及急救知识,除定期进行人员技能培训外,还在许多公共场所增加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实现了更快速有效的急救服务。 从年至今,厦门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数量从0增加到220台,目前仍在增加。 (总台中央视记者林舟黄志豪张斌陈子淳吴冰锋)

标题:“掌握必要急救知识 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