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9字,读完约8分钟

作者:钱念孙(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主席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得到了深刻的启发。” 这里所说的重要经验和深刻启发包括对中国疫情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深化认知。

中国疫情防控的社会基础

社会基础是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决定和制约一个社会生存迅速发展的根本、基础性因素。 中国在这次全球疫情防控斗争中,经过艰苦努力,能够提交《风景这边好》的答卷,与中国独特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密切相关。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世界上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和严峻考验。 疫情在湖北武汉肆虐之初,尽管正值春节人员流动频繁、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多而复杂的局面,党中央仍以大胆果敢的勇气和决心,实施了坚决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发起了全面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另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切断武汉和湖北疫情外溢链。 另一方面,要在全国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停止人员凝聚性活动,全国单位和学校推迟开学,迅速遏制疫情传播蔓延,不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染。

我们经受住疫情的考验,进入了统一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轨道,独特的制度特点是坚实的支撑和坚实的保障。 正如习主席强调的那样,“衡量一个国家制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重大的风险挑战面前,四方发号施令,组织是否能够共同应对。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卓越的组织动员能力、统一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具有一一发力处理大事、处置困难、处理急事的独特特点,这次疫情防控斗争有力地展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

如果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领导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的坚实国力是战胜疫情防控战的有力保证,那么以家庭为本的生活习惯和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为我们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心理支持。

费孝通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性和波动性较大,但社会快速发展比较稳定有序,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家庭观念,以及由此观念产生的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弟恭、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等家庭美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疫情暴发,尽管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和春节人口迁移频繁时期,但政府呼吁“居家隔离”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配合,不出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个首要原因是家庭本位观念深入人心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房子不仅是个人成长生活的具体环境,也是抵御外界风雨的有力屏障。 面对疫情居家隔离,不仅是消灭病毒感染、阻断疫情扩散的较为有效的防治手段,更凸显了家庭作为个体防疫抗疫安全港湾,对家庭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和结构性作用。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中国人重视家庭和家庭本位的心理认识和生活习性,与国家同构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国与家有大小之分、上下之分,但两者有密切的关联,不可分开,命运休戚与共。 一方面,家是国家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家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家,另一方面,国家是国家的扩大和扩张,是家庭细胞生存的肌体,国盛有家兴,国破难免家亡。 家与国唇齿相依,随着荣辱,充分出现在这次疫情中。 从下面看,全国人民以家为点,闷在家里防疫,各村、社区、街道、县市等层层封闭,严防死守,“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在统一调度下有效推进 从上面看,党中央下令禁止,各级党委政府加强责任,有效部署全国各地人员、物资,有力满足要点地区疫情防控、基层社区自救和居家隔离防疫诉求。 这种国家一体、上下呼应、整体联动的疫情防控格局,写下了人人一心、共克时艰的非凡岁月。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根据我国的疫情防控实践,房子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国家是万家安全保障。 家本是与家国同体的社会基础,不仅向历代明德有为之士展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步的阶梯和人生目标,也激励了在这场十分残酷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为国顽强奋斗的社会基础和心理力量。

中国抗击疫情的文化基础

习主席指出,疫情防控斗争取得重大战术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伟大的疫情防控精神,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和文化基因相辅相成”。 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华优秀的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作为民族快速发展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了无畏、团结一心、精准施策、勇敢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支撑。

分忧、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鲜明标志。 从孔子的《当仁不让师》,到孟子的《想平定天下,今生今世,抛弃我,是谁》。 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以苟利国家生死为祸避之”,当仁不让,勇于承担责任,一直是中华民族高扬精神的旗帜。 这次重大的瘟疫灾害,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心底埋藏着的为国家担忧、为人民壮志。 广大医务人员忽视个人安危,在最危险的地方突击、奋斗。 党员干部和各界人士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为疫情防控和社会正常运行保卫一线,无私奉献。 他们无畏、舍己为人的壮举,不仅为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术成果而流汗,也为爱国爱家、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热爱生命,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的自古以来文化所倡导的崇高道德规范。 《周易》强调“天地大德曰生”。 也就是说,天地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热爱生命。 这次疫情防控战,自始至终都是一条主线,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为第一位,提高接受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为目标的任务。 党中央本着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处之间权衡,坚决选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短期内“停止”,也要不惜一切代价 面对强大的疫情,中国之所以能够比较有效地阻止病毒横行,始终维护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是党中央以人民利益为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的崇高使命,这在以生命为爱、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规范新时代显得尤为明显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同舟共济、守望合作是中华优秀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文化久弥新的伦理追求。 孔子提倡“自己要站出来立人,自己要达到成为高手”,墨子主张“相爱、分享利益”,孟子呼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生病互助”。 中华文化历来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救危扶困,尊重舍己救人,在疫情防控中,无数逆行者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同舟共济、守望谱写了新时代的篇章。 1月24日至3月8日,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援助武汉和湖北。 疫情防控、急救任务十分繁重时,19个省对口支援,按省包市方法对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地市进行了援助。 14亿中国人民,无论男女老少,不论岗位分工,都参加了全力应对疫情的人民战争,聚集了万众一心的力量。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亲仁睦邻、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以前传下来的文化解决外部关系的价值观。 《左传隐公六年》云:“亲仁睦邻,国之宝也”这是接近仁义,与邻国友好相处的话,是国家宝贵的财产。 《尚书虞书尧典》中记载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这是赞扬尧帝不仅能保卫自己国家的民明德,让他安居乐业,还能协调各侯国的友好相处、和平合作。 把“亲仁睦邻”推给人,从近到远,到“协和万邦”的思想,展现了“海纳百川、容乃大”的胸襟,演绎了我们今天多次开放包容、与所有国家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理念和方案。 中国将在疫情防控斗争中与国际社会深入合作,坚决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疫情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进行追溯、防护、检测。 拥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与青山共担风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人民,不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的迅速发展史,是中华儿女不畏困难顽强前进的奋斗史。 崎岖不平、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历尽磨难开拓新的境界? 因为,底蕴深厚的优秀从前传下来的文化,不仅积累了应对各种危机挑战的经验和智慧,还铸就了中华儿女的毅力,越来越受挫的意志和品格。 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在不断的苦难中成长和奋发向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面对疫情能够沉着应对、战斗、取胜的强大文化支撑。

光明日报》(年09月18日15版)


标题:“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