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6字,读完约3分钟

9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社论中表示,中国在世界生物多样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拥有世界值得一听的宝贵经验。

△《自然》杂志文章的截图

文案援引了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秘书处最近发表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化展望》,指出“全世界为年制定的20年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目标中,除了6个“部分实现”之外,其他都没有实现。” 生物多样化的持续丧失和生态系统的持续退化对人类的福利和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案指出,与联合国敲响的“警钟”相比,世界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化趋势。 2019年,根据比较各国生物多样化的解体,约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 9月发表的最新《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1970年至2007年间监测的脊椎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68%。

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 cop15 )在中国昆明举行,会议商定《年后生物多样化框架》的副本,制定2021—2030年新的全球生物多样化目标。

文案中提到,随着昆明会议的筹备,中国生物多样化科学家和政策研究者的经验故事应该闻名于世。 中国在研究如何平衡经济快速发展和物种与生态损失的控制方面有几十年的经验,给世界生物多样化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利益。

文案指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一代人摆脱了贫困,也引发了环境问题。 为了回应舆论,中国有关部门与国内国外的研究者合作,规划了更为绿色快速的发展道路。

例如,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目标,开展了实验,建立了监测和及时报告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在全国范围内画出“生态红线”,建立“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开发区禁止”等区域,限制人类活动保护生物多样化。 这项政策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政策之一,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参考。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积极的生态保护措施,年5月出台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计划是中国实践绿色快速发展理念的又一例证。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中国有庞大的研究团队,研究者们在科学院、大学、环境规划学术机构和国内国外的非政府组织工作。 他们从经济角度量化了自然资本和生态联系为人类服务的价值,使人们和决策机构更清楚地了解自然。

文案显示,中国科学家一直是中国生态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并行不悖的核心,他们几十年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拯救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重要的学习机会。

9月30日,联合国将举行在线生物多样化峰会。 自然杂志采访了参加会议的许多国家的代表,希望明年在中国昆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能够团结各国,搁置政治分歧,达成新的全球生物多样化目标的共识。

标题:“英国《自然》杂志:中国保护生物多样化的宝贵经验值得世界聆听”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