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0字,读完约3分钟

绿草、松柏苍翠、四川遂宁市烈士陵园庄严幽静。 75岁的王和昌在石碑上仔细读着革命勇猛的故事,慢慢地走着。 最后,他站在革命烈士伍先华铜像前,默默地吊着。

“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烈士纪念日了。 从一周前开始,想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 ”。 王和昌说,他和伍先华烈士是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的人,他从小就经常听长辈讲伍先华的革命故事。 每年清明节,如果有空,他都会来这里过节:“英雄已死,但他的精神应该世代相传。”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伍先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3月入朝参战,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朝不久,他就参加了第五次战斗。 战斗中,他不顾敌人的疯狂扫射和轰炸,把受伤的班长背着阵地回去后回到战场,和另外两个战友一起,击退敌人三次受到冲击,立下三等功,担任班长。

1952年9月,官岱里反击战即将开始。 这次战斗最重要的是爆破任务,经过仔细研究,上级决定将开辟前进道路的爆破任务交给伍先华所在的三班。

9月29日下午5点,官岱里反击战爆发,伍先华带领班级党员在坑道里发誓“党需要的时候,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5时7分,志愿军炮火延长,分三班的两个爆破小组向720制高点和一半坑道进军,完成了炸毁一半坑道的任务。

此时敌人向720制高点发起反扑,敌我双方展开激烈战斗,三组只剩下伍先华、罗亚全、周绍丰三人。 一小队长带着三个突击队被敌人的火力网压在脚下。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们连续实施了两次爆破,炸毁了敌人的两座堡垒。

那时,志愿军的另一个班子已经冲进74号阵地,炸毁了敌人的连指挥所——天花板坑道。 志愿军正面攻击部队冲锋,但被一半坑道敌人的重机枪压在凹部,无法前进。 在这紧要关头,伍先华抱着炸药包,翻身前往火网,冒着敌人的炮火爬到敌人的火力点附近,最后划着导火线冲进矿井。 只听“轰”的巨响,伍先华和矿井的40多个敌人一起死了。 为了开辟部队前进的道路,他献出了25岁的年轻生命。

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向伍先华追记特等功,并追赠“一级爆破英雄”称号。 同年12月,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 伍先华生前所在的12军100连队1大队2连3班被命名为“伍先华班”。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伍先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烈士虽然远去了,但英文名永存。 目前,安居区正在进一步挖掘整理伍先华的生平事迹,在全区形成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传唱烈士精神,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记者周洪双通讯员欧欢刘铁)


(作者:周洪双欧欢刘铁)

标题:“伍先华:英雄虽逝 精神永存”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