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4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迎来了40岁生日。 1980年的这一天,国务院正式同意在厦门湖区划分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经济特区。 与厦门、深圳、珠海、汕头一起,成为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40年来,厦门勇于实践,大胆突破,在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跟风踏浪,在对外开放的“窗口”放歌,成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以开放促进改革迅猛发展,地处海防前线的海岛华丽转身。

对外开放共赢世界

“厦门,意思是‘大厦的门’。 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外开放的大门。 我衷心希望早日建设这个对外开放的大门。 ”1986年6月,当时的厦门市委常务委员、常务副市长习大在一次演说中这样说道。

厦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厦门以海洋一样广阔的胸怀,吃遍世界风生水起,各方面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

率先引进国外资本、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率先实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到自贸试验区的反复升级……40多年来,厦门不断提高开放双向辐射功能,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变成了厦门鲜明的底色。

一些小组的数据勾勒出了厦门的开放形象。 截至今年上半年,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厦门创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63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厦门投资114个项目,外资公司贡献了全市约70%的工业总产值、60%的经济增长和40%的进出口。 截至目前,厦门公司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1328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153.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138亿美元。 40年来,厦门货物贸易年均增长19%,“厦门制造”已销往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半壁江山,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一些例子展示了厦门开放的成果。 厦门加快建设全球国际交通互联网,将航空空互联网扩大到欧洲,实现了对大洋洲、北美的展望。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将扩大目前全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的“一带一路”沿线与金砖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双向贸易的强劲增长,紧密连接人文交流的纽带。 中欧(厦门)班列开通至欧洲、中亚及俄罗斯三条国际货物运输干线,首达12个国家和34个城市,实现了与东南亚地区海铁的衔接运输,构筑了东西双向相互经济、陆海空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在今年9月8日召开的国际投资论坛主旨大会上,来自各国的政要代表通过视频从厦门协调会平台寻求商机,表达了合作共赢的愿望。 当天晚上,来自35个国家的60多名驻华外交官共同出席厦门会驻华外交官招待会,共同获得合作机会,聆听厦门与世界开放合作的呼声。 在危机中寻找商机、雾里拨云见日、厦门积极打头阵的背景下,体现出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融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心。

特区成立40多年来,厦门勇敢取胜,大胆探路,形成了各方面、广阔行业、多方面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革新进行之前先试试

创新是经济特区的根和灵魂。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是重要的一步。

伟大的变革总是面对问题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 历史通过一个重要的时刻,给它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1981年,湖荒地一鸣,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帷幕1982年,第一家外商独资公司印华地砖厂落户湖区,成为外商进入厦门经济特区的“第一只探矿阿里”。 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第九次会晤,习主席向国内外嘉宾推荐厦门,“厦门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史缩影”……点燃了厦门特区纪念馆、历史画面、厦门孩子们的热情,凝聚了所有人的心灵。

秋天的阳光,温暖明亮。 白色“鹭江号”的游艇悄然停靠在厦门特区纪念馆。

“鹭江号”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和繁荣,许多当时与特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都酝酿在“鹭江号”上。 1984年2月,邓小平去厦门视察,乘坐的是鹭江号。 视察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最好尽快设立经济特区”的文章。 也就是说之后,根据小平先生的提议,厦门经济特区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全岛131平方公里。 从此,厦门的迅速发展摆脱了特区地区狭小的束缚,大步前进。 小平这一充满期待的题为“请让经济特区更快一点”的话也激励着特区人民不断进取、奋勇前进。 目前,厦门经济特区已扩大到全市1699平方公里。

40多年来,厦门率先尝试,以特殊为立特区地位,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最近参加了“经济特区40年@管理现代化”的网络主题推广活动,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了解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独特成功的改革实践。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第一个时期的领导人、开拓者、建设者,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大大,正是这充满热情的创新创业热土,直接领导和主要参与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制定了中国地方政府最早的十五年特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战术计划,一系列

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厦门特区人坚定不移地承担着改革探索道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在国企改革、要素市场、行政管理等多个行业探索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意义的改革措施。

年,在国家顶层设计和全国现有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厦门大胆创新,率先在自贸试验区推进“三证合一”改革。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的“三合一”大大压缩了公司与政府交易的价值成本。 此后,厦门自贸领域的经验走向全国,“三证合一”发展成为涉及几十个部门的“多证合一”,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辨证的时效和体验。

以商业环境为切入点,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经济质量的快速发展。 2019年,厦门与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相比,实施了99项改善任务,“以评促改”,累计推进了6次审批制度改革、三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效走在全国前列。

经济特区本身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试验田”。 厦门改革开放之路,是克服困难前进的创新之路,是“快速发展主题、改革创文案”的历史。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领域是厦门创新的“试验田”。 成立5年来,这里累计推出426项创新措施,其中全国首个93项,30项厦门经验由国务院公布,向全国宣传。

今天的厦门,成为中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高、措施最集中、成效最明显的系统集聚地之一,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术支点城市、两岸融合迅速发展的第一故乡、全国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交通中心

勇当“中国之治”排头兵[/s2/]

本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为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天地贡献了厦门的智慧和力量,是新时期厦门最大的口号,也是厦门最新的目标定位。

清晨的箬湖,清新美丽。 在波涛灿烂湖面上,闪烁着跳跃的阳光.有横穿湖面的白鹭,也有在湖边锻炼的人.

很难想象葫芦过去是遥远而有名的臭水湖。

厦门市箬湖保护中心防汛管理科科长傅迅毅介绍,1988年,厦门开始了治污一号硬战——箬湖的综合治理。 之后,经过4期的大规模综合整治,有现在的湖泊碧水,被称为都市客厅,成为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生活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箬湖治理效果是厦门长期以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缩影。

全国率先实践各类空之间的规划“多规一体化”,形成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和近海蓝色海洋生态屏障。 推进全国率先实行环评批准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解决的生态文明立法……

40年春风送雨,40年开拓进取。 厦门将走“速度、质量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生态共赢”的优质快速发展道路。

“仰望的是清新的蓝色,环顾四周的是怡人的绿色。 ’这是厦门给人的直观印象,是住在这里的人对幸福最真诚的体验。

人民幸福吗? 成为这个城市检测改革快速发展效果的基准。

40年来,一系列厚积民生、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在这片热土中蓬勃发展。 快速发展是为了人民,快速发展依赖人民,快速发展的成果惠及这个城市的广大人民群众。

“便民无限,服务零距离”这是刻在筱筜街道官任社区的人民服务中心的一句话,也是这个社区的行为规范。 作为厦门市境外人员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官任社区以社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引领党建,创新基础管理,构建多元管理国际化社区,逐步促进中外居民生活共通、人文相融、资源共享,厦门城市国际化进程

在集美新城体验馆,“十年集成成城”的集美新城产城融合,宜居的形象通过声、光、电、裸眼3dl幕、通电透明屏、四幕电影院等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的智能控制办公区,通过电玻璃,可以在透明的事业区域目睹现代航运业的实景,感受国际航运的日新月异。

即使现在,海风的浪潮依然没有变,但是厦门变成了以前的样子。

时代的新起点,是整装待发。 厦门乘全球治理体系加快重构,“一带一路”走向更远、更深的东风,奏出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最强音。

厦门,澎湃前进。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健生)


(作者:王健生)

标题:“厦门: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