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来,不断更新人们的认识。 迅速发展,与大众共享成果,以精细的管理构筑高质量的生活。 浦东将多次联合建设共建共享,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大城市治理之路。

变化从“渡江”开始

“刚搬家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广阔的田地。 几十年间,变化真大! ”居住在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的包永虎感叹道。 周家渡,这条浦东新区最“年长”的街道,在近十年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搬到浦东时,这里只有83路和84路的两辆公共汽车。 晚上七八点没车了。 ”。 包永虎回忆说,当时的周家渡交通极为不便。 要去上海浦西南市区上班,必须先坐巴士到南码头,然后换乘轮渡,最后换乘巴士。

消除黄浦江对浦东浦西的自然阻隔,处理“过江难”,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课题。

浦东开发从基础设施开始,“第一战”是架设越江大桥。 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铺设了最后一块桥面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叠合梁斜拉桥。 从那以后,从浦东到浦西,开车过桥只需要7分钟。 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让浦东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跑到了高速公路上。

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浦东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越江设施,桥梁、隧道、地铁、轮渡紧密连接着黄浦江两岸。 今年3月,黄浦江第13座大桥昆阳路越江和配套公路工程按“复工键”预计年内基本建成。

从“锈带”到“秀带”

今年,浦东的公交专线变成了“网红”。 这条名为“初心之旅”的专线,带着乘客从浦东开发开放的原点——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了解陆家嘴地标背后的故事,感受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回顾浦东30年的快速发展历程。

自年末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以来,22公里的浦东东岸滨江欣欣向荣,由行车道、街道、长廊组成的滨江“三道”缓行系统吸引了市民的目光。 黄浦江东岸,22个望江站成为“网红”的新地标。 “周围的邻居都喜欢来滨江跑步,打太极拳,我想找个更安静的角落,看看来往黄浦江的轮船。 ’住在陆家嘴街的退休教授陈仪佳是这里的常客。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以工厂仓库为中心的生产岸线转换为以公园绿地为中心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 未来,浦东滨江将成为世界级的滨水复合功能带,汇聚要点项目,建设文化商务走廊和特色文化地标,成为世界首展、首秀、首演和首店凝聚地。

打开“未来之城”

“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独立综合的节点城市。 ”。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领域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向记者表示,新兴产业落户这里,高端人才落户这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领域,是党中央向上海提出的三个新的重要领域 这不是单纯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性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 然后,为市民未来的生活描绘新的形象。

已经在临港新领域工作3年的上海中车艾泽迪海洋装备有限企业社长斯塔福斯感受到,临港新领域不再只是过去的工业区。 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剧场等纷纷投入建设,休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大厅里有‘小临通’,真的很方便! ”上海临港新领域国际人才服务港,来自乌克兰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工作人员纳斯蒂娅兴奋地说。 纳蒂亚说的“小临通”,是临港新领域管理委员会在出入境接待大厅设立的服务窗口。 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小临通”窗口,他们只需要告知自己的情况,办事员就会推荐比较合适的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

面对未来,浦东肩负着更高的期望,不断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盘活,以制度性的创新积累内生动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开拓未来快速发展的想象空之间。 (记者孙建华李治国)


(作者:孙建华李治国)

标题:“共享快速发展成果让生活更美好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综述之三”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