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0字,读完约3分钟

五一假期,我担心还没种几亩魔芋,于是在王妃春连夜驱车赶到村子里。 “害怕的是过了立夏,大半年的辛苦都白费了。”

山路崎岖,目的地位于湖南省隆回县高寒山区的冷溪山村,主体海拔在1000米至1500米之间。 隆回县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妃春是扶贫事业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五年多来,他带着职工和村两委,迅速发展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使全村647人脱贫,年底退出贫困村行列。

巩固扶贫成果,去年下半年,扶贫工作队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凭借村里气候土壤的优势,早日与村里两家合作社进行了约谈,今年计划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进100亩魔芋种植产业。

一切妥当,等待天气转暖,大干一场。 魔芋栽培,最重要的是提取出好的品种。 铺开100亩,买的种薯不是小数。 迄今为止调查的供应公司,因为疫情原因,恢复日期推迟,不能供应了。

前面挂了壳,后面和后面都起了鼓。 担心不能如期种植,牵头的大户退出一半,村民也很慌张,看到还没开工的新产业项目就黄了。 关键时刻,王妃春带着队员紧急寻找新的合作社,提供规模化种植基地。

碰巧,村民郑秋林日前承包了村里几个山头,使中药种植和鸡鸭养殖发展迅速,也有多元化经营的想法,但对新项目有点信心不足。

有意向就谈谈,看到这个机会,员工马上来家里工作。 在山上临时搭建的板房里,郑秋林和王妃春开始了“可行性探讨”。

山顶荒芜,不利于开垦——用机器! 村子集体先行垫资,派挖掘机上山,先修路,然后下山坡,一天就能挖20亩地。

人手不够,可能来不及种植——全村登记在册子里的贫困者都蓄力小康,工作出力不是问题。

技术少、无经验、怕担风险——联系魔芋加工公司,现场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并向县乡二级农业技术人员寻求帮助,栽培、管理、收获、销售“一条龙”支持。

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芋头的不足。 “现在互联网发达,物流畅通,从其他省份找合适的公司,一定能处理好! ’王后拍拍胸脯保证。

说话,彻底说服郑秋林。 3月中旬,产业基地建设得通红。

合作社很着急,个体户又要跟进了。 “我家也种两亩! ’贫困者杨政娥和丈夫常年在长沙建设工地打工,今年2月上旬到长沙找不到合适的公司。 回到老家看到员工很忙很忙,就进来了。 1点钟往年在外面打工的村民在家,正好赶上了项目。

不久,参与产业项目的另一家合作社联系云南一家公司,约定供应种薯,前提是当场现金结算。 郑秋林的中药材还没有出售,真的拿不到出款。 王后想从银行申请农业贷款,但计算时间也来不及了。

“我会出两万人。 ”在当晚的扶贫事业小组和村两委会议上,王妃春决定出资垫付芋头的货款。 “我挖一万。 ”村民委员会主任杨杰楚说。 “我会垫一万日元。 ”村支部书记郑桂洪说。 马上就凑齐了五万元。

3月31日,2吨以上的芋头被运到了村子。 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给参加项目的村民送货。 两个合作社马上行动起来,吸收贫困村民,种芋头栽在新耕的地里。 村民杨一民以前种过魔芋,是“土专家”。 忙碌自己的土地,还有指导各个家庭的义务。 “看,我们的魔芋已经发芽了! ”

以山顶上成片的魔芋种植基地为目标,王后春高兴地说:“这里条件不好,但老百姓和干部应该不遗余力,跟上脱贫的进度。”

《人民日报》(年05月04日02版)


(作者:申智林)

标题:““一定要赶上脱贫致富的进度”(奋斗在复工一线)”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