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5月25日电题:“合成机械化粮农”成为南方水田新的“王者”——来自湖南产粮大县的田间见闻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柳王敏

“天气预报说天气会变,飞过这片山丘地就下班了! 》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南水村的粮食大家李立平站在田埂上,用手机向远处的植保无人机“飞手”发出了指令。 施肥、除草、驱除害虫……自4月下旬所有早稻田种植完成以来,李立平的“无人机队”频繁起落,闲暇时间不多。

初夏的时候,进入粮食大县湖南省湘乡市的农村,发现早稻田之间背靠黄土,顶着日照和雨辛苦劳作的农民和水牛很少,五花八门的“天牛”“铁牛”和操纵它们的“飞手”“机械手”很多。

“无人机就像一只可以飞行的耕牛,一天可以工作近200亩的稻田,比人工效率高十几倍,能干,成本效益高,环保! ”李立平说,有无人机,几乎不需要背着沉重的肥料箱和喷雾器,往水田里喷药、施肥。

今年,在国家和地方“稳定粮食、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湖南农村掀起了将“一季稻”变为“双季稻”的热潮,如湘乡市完成了早稻种植面积40.67万亩,比去年大幅增加。 粮食大家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投入,成为普遍现象。

“今年种了850亩早稻。 比去年增加了300多亩。 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农机。 ”。 李立平说。

李立平经营的农业合作社院子里,钢结构、弧顶仓库里,有3架植保无人机、6台插秧机、5台旋转耕机、2台联合收割机、4台农用运输车、后院有4台烘干机……李立平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宝贝”,让他着迷

“年回到家乡耕田,从燥机开始。 这几年,我在“机器补充”政策的帮助下不断增加设备,但现在从插秧到谷粒进军仓库,都依赖这些“赚钱机器”。 ”。 李立平表示,农忙时期雇佣“机械手”和“飞手”结束了自己的土地,为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服务,去年的收入为30万元。

李立平所说的“机补”是近年来国家宣传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政策。 “湘乡市去年发放了国家农机补贴1023.685万元,市财政配置资金300万元的累计补贴。 ”。 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君山说,“国补”“地补”重叠,农户可以拿出一半的钱买农机。

距离李立平家几十里,湘乡市的建良家庭农场“场主”肖建良是种田“好手”,也是“玩”各种农机的“飞手”“机械手”。

“几年前很费事,大家都不想种油菜,但是现在机械播、机械收省工省力,种油菜的热情高涨。 不久前,我收获了100多亩油菜,赚了很多“外速”。 ”。 肖建良笑了。 “今年,我包了780亩农田,种了双季稻和再生稻。 赚十几万元,十把九稳! ”。

像李立平和肖建良那样耕作的农民已经“不寻常”,他们被称为“合成机械化粮农”,种植粮食可以过上“好日子”。 但是,他们还希望未来廉价的国产农机越来越能替代进口。 我们希望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和机耕道等越来越完善,农业机械发挥更高的工作效率。 希望农田各种电缆合理规划分布不要纵横交错,植物保护无人机能在田野上“自动巡航”安全飞行。

“从古代流传到农业时代,粮食是农民的饭碗。 现代农业时代,规模化、集约化粮食生产可以创造财富。 ”。 在农村工作了20多年的育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湘萍说,湘乡市这样的南方“稻作经济区”,机械化乃至智能化精耕细作引发了农业生产方法的“革命”。

(作者:苏晓洲、柳王敏)

标题:““合成机械化粮农”成南方水田新“王者”来自湖南产粮大县的田间见闻”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