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5字,读完约7分钟

最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消除贫困的“百日攻坚”计划进入最后阶段,需要克服的项目任务已逐项“清零”。

截至5月中旬,凉山州4月督战名单上的41项任务全部完成。 县级督战名单50项任务已经完成47项。 “户六有”、“村七有”、“乡三有”等量化指标任务逐一落实。

集体经济摆脱贫困

越西县申普乡果吉村果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一箱鸡蛋排列整齐,驻村工作人员左凯紧急联系外销。 虽然受新冠引发肺炎疫情的影响,鸡蛋的销售比以前略有延迟,但仍在努力开拓销路。

成都市蒲江县农业局驻越西县申普乡果吉村帮办队员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果吉村果吉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果吉村集团公司,从村外引进的投资占总股份的46.5%。 合作社主要快速发展三大产业,一是1200只鸡规模化养殖基地,二是每天1.4万只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三是投资1000万元的大棚柑橘产业园。 从销售额来看,目前蛋鸡养殖基地利润最大,月利润8万元左右,年利润可达90万元。 从长期快速发展的前景看,大棚柑橘产业园也有快速发展的潜力。

“消除贫困的攻防战到这个阶段为止,没有摆脱贫困的地方情况非常多和复杂,靠单一的支援来处理问题并不容易。 我们迅速发展集体经济,就是要让这个贫困家庭的一部分摆脱贫困,增加收入。 ”。 左凯说。

产业迅速发展变化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改变了观念。 以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为例,基地共有11户贫困户入股,每年可获得1000元红利,今年有30户村民参加。 根据该集团公司,村里还制定了相关的援助政策,其中拿出利润的20%设立了医疗保障基金、教育保障基金、养老保障基金。 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人均每月领取50元补助金,80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补助金。

四普乡的机德村、车洪村,同样通过养殖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特色养殖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收了贫困者。 4月26日,两个村刚刚召开了村集体经济红利现场大会,118户贫困者共分红64080元。 “这次村集体经济收益红利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证明了迅速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最困难的群众,才能摆脱‘穷帽子’。 ”。 四普乡党委书记洛边伍萨说。

村集体经济的缺失是凉山脱贫“村七有”的重要一条。 目前,越西县208个贫困村有111个村拥有一定规模的集体经济,实现了51个村的集体经济。

特色产业不断发展

丁山乡邓家堤村的村民邓中福很喜欢自己的苹果园,在这不到10亩的苹果园里,去年给他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 其实,很多村民以前也种苹果,但品种不好,邓中福的苹果质量好,一个卖,一个七八元就能卖。 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种植了高质量品种的苹果,带来了增产和增收。

越西县山坡陡峭,许多地方土地贫瘠,但大凉山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当地生产的苹果等特产质量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因此,越西县正在迅速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脱贫之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县级园区、乡级基地、村级示范园、到户项目“四轮驱动”模式基本建立,迅速发展了农业开发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 其中,快速发展苹果10万亩、花椒20万亩、核桃30万亩等,增加了贫困者就业和增收渠道,全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在大瑞镇,大苹果园很壮观。 据县有关人士介绍,这是越西最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有3200亩,目前已建成1600多亩,从去年开始盈利。 县里在对口支援者广东佛山的支持下,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企业品牌化、产业化的高标准规划种植,形成了这个颇具规模的矮化密植现代苹果产业的示范基地。 基地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快速发展,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精准扶贫等工作人员。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对口援助示范项目、群众扶贫运动示范点、东西部扶贫合作的典范。

越西县在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力求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为贫困者带来更大的利益。 在大瑞镇苹果基地,越西县不仅造福投资者,还通过建立产业基地,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实现扶贫转移后快速发展资金的最大化、长期化。 例如,越西县将易地扶贫转移后产业快速发展扶持资金7491万元投向该项目,按照《越西县易地扶贫转移后产业快速发展规划》,以贫困人口人均5000元量化资产收益,共14982名与县易地扶贫转移相关的易地贫困人口。 从资金到帐之日起,前3年关联企业按5%年利率支付固定利润,等到第4年和第5年丰产期,按占股利润平均分配用于扶贫家庭。 5年后的项目收入分配将进行动态调整。

出了山生活很美

住在越西县城北区容易迁居的集中安置室的53岁的沙马拉海说:“我有三个孙女,不到10岁,以前在山上上学不方便,但现在几分钟就到学校了。 以前到山下要走几个小时,现在就在我身边。 ”。

夏马拉海域的房子原本位于罗木村,海拔28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县城70多公里。 他既是老党员也是村支书,一直很勤奋,但很遗憾自然条件不好,无法摆脱贫困。 出山后,加上打工收入、原土地流转收入等,使他家人均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 据沙马拉海域消息,他们村已有109户村民搬到城北小区。

城北小区是越西县最大的搬迁小区,有来自许多边远地区的1421户6660人从老家搬到小区居住。 小区内新建60个单元1440套,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配套建设管委会办公区、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用房。 区内新建2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6980平方米,可以接收600名幼儿入学。 完善小区功能,满足搬家孩子入学的诉求,还建设了一所小学。

住在城北小区的易地扶贫搬家家的生活怎么样? 如何摆脱贫困? 越町副镇长、城北易地搬迁小区党支部书记莫色古木子一下子介绍了许多处理方法。

一越西县筹资按股份制模式建设3200亩以苹果为中心的产业园,每个扶贫搬迁户在果园拥有5000元股份。 这些果树已经结出果实,从去年开始的头三年人均每年可获得250元的红利。

二是在园区和县城开发300多个清洁、城管等公益性岗位,人均每月收入从500元到1350元不等。

三是出山后,冲原山土地,集中快速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每亩花300元至500元的流转费。 “这是收入的大部分。 因为山地多,所以家家有20亩土地,越来越多。 ”。 莫色古木子介绍说。

第四个是外出务工者的收入,城北区去年有1300多人在县内或县外工作。 县外工作的收入从每月3000元开始,有技术的人更高了。 一家人有一个农民工就可以说完全摆脱了贫困。 县内劳动者的收入也不低,工资每天1,200元,虽然不一定,但一年也不少。

五、在小区和周边开发116个摊位和一排扶贫超市、餐厅,可以处理两三百人的就业问题。

“计算各种收入,扶贫搬迁地区的年人均收入容易超过5000元。 ”。 莫色古木子介绍说。

“十三五”时期,越西县扶贫搬迁28个乡镇138个村7527户,实施38个乡镇208个贫困村、80个非贫困村贫困户和插花贫困户彝家新寨建设11393户,基本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

标题:“越西:脱贫攻坚难题逐项“清零””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