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沈阳6月24日电(记者赵洪南)沈阳故宫博物馆收藏的271年前的《午瑞图》记录了古代人画蟾蜍祛病、过端午的情景。

清代方士庶在清干隆14年( 1749年)创作的《端午即景图轴》,画了2根艾蒿的高枝,魁梧、浓叶茂盛。 弯曲的红蛇从枝叶间来到上盘,蛇把脖子向前伸,从嘴里吐出长芯。 下面有一只大蟾蜍,抬头仰望,睁大眼睛。 空中是两只飞舞的毒蜂,翅膀薄而透明,栩栩如生。

的左上侧行楷题记:“己巳端午,小师老人写在锡福堂”,下鉌“方士庶印”白文方印,图右下鉌“偶然拾得”白文小墨印。

沈阳故宫博物馆长李声能说,这幅画笔法纤细精致,色彩柔和典雅,墨色多变生动。 整张画表示端午节以民间常用的艾蒿和毒虫为对象,可以祛病,给人消毒的快乐。

“端午主题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只是边缘科目的小众,但由于囊括花卉、山水、人物等绘画科,一直以来都是不同画家追逐的对象。”李声能作为民间信仰和文人崇拜的融合,包含在其中

以动物为主题的素材的进入是清中期“午瑞图”的革新,最具代表性的是蟾蜍的形象。 明代有《五毒吉服》的记载,《五毒》是端午常备的。 蟾蜍是五毒之一,性辛、凉,可治疗小儿劳瘦疳、狂犬伤毒等,故成为《午瑞图》的表现对象。

这幅画上画着艾蒿,也是端午节祥瑞的植物。 端午把艾、菖蒲叶挂在门上,喝雄黄、菖蒲酒可以解毒。 艾蒿多出现在清中晚期的《午瑞图》中,被认为是《午瑞图》的标志性主题素材之一。

据李声能介绍,清代《午瑞图》有祥瑞的寓意,因此不仅江南地区的文人画家,北方的宫廷画家也参与创作,表现形式更简单自由,更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

(作者:赵洪南)

标题:“古人的“卫生防疫节”:画蟾蜍祛病除毒过端午”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