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北斗网络,世界瞩目。 说到北斗事业的飞速发展,杨长风是不可避免的名字。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总设计师,感受北斗人20多年奋斗的心路。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牵动了亿万同胞的心。 升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作为北斗系统的总设计师,杨长风特别兴奋。

据北斗系统介绍,我国已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我国按照“三步走”的快速发展战术,建设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 从服务国内到服务世界,只有投资北斗系统快速发展的人,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旅途艰辛。

时间回到2005年,正在建设中的北斗二号,原子钟出了问题。 原子钟就像手表,为卫星导航的顾客提供准确的时间新闻服务。 该核心技术对整个北斗工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封锁已成为制约当时北斗系统建设的最大瓶颈。 北斗人不怕,决心自己突破原子钟的核心技术。

这个原子钟的开发目标是将误差抑制在10的-12次方。 一般来说,每10万年只允许有1秒的误差。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这个目标就像在海上捞针一样!

2007年是北斗建设史上的重要一年。 导航卫星上天的前提是需要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梦寐以求的宝贵资源。 在此之前,2000年4月18日,我国成功地通过国际电车组织获得了相关资源,但该组织必须附加条件,在7年内发射卫星接收信号,否则必须自动退出。

为了实现发射目标,北斗队彻夜不停地攻势。 2007年4月初,卫星伴随火箭进入塔台,准备发射,出现意外情况——卫星应答机出现异常。

但是,此时留给杨长风和球队的修复时间,只剩下72个小时了。 他们携带立即答录机前往成都,再次进行检测。

2007年4月14日,担负重要使命的北斗卫星发射升空,4月17日20时发出信号。 这时,离国际电车规定的“7年限制”还有不到4个小时。

正是由于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杨长风和同事们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北斗三号于2009年11月开始了全球网络。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30多颗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奇迹,被称为“中国速度”。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北斗已经融入了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灾害救援等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全球采用北斗。 北斗人秉持“中国北斗、世界北斗、一流北斗”的建设理念,进一步服务世界,造福人类。

标题:“杨长风:为了“世界的北斗””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