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5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一党章(复印件)

2019年在中国共产党四大纪念馆举办了“为国旗唱歌”系列活动。

《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版。

《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新青年》第二卷第一期。

中国共产党两大会址纪念馆的外景拍摄。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两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供图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场,中国共产党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年10月31日,习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拜拜。 总书记凝视了很久,激昂地说,毛泽东同志把这里称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 这个比喻很形象。 我这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无论走多远都难忘的时光之路。 ”。

时隔约100年,这场中国革命的原点依然闪耀着指引未来的光芒。 无数人前来参拜,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信仰的力量在时间空

中共一大会场纪念馆陈列着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他热爱党的爱国,追求真理,留下了丰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览馆,陈望道的儿子陈振新回顾说,父亲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党的事业的追随非常坚定,“每当想起父亲把墨当糖吃的情景,我自己似乎也尝到了真理的味道。”

陈望道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25年。 1977年,获得共产主义火种的陈望道和世长辞。 随后,复旦大学成立了陈望道研究会,陈振新参加,向全国青少年宣讲父亲伟大的一生和共产主义信仰。

陈振新说:“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29岁。 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可以在大空之间为国家做出贡献,让国家更强大。 我有责任把父亲的信仰和故事讲给现代的年轻人听。 ”。

上海还有很多继承革命前辈红色基因的故事。

俞秀松,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集团成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1962年被追认为烈士。

俞秀松的儿子俞敏从事青少年党团史的教育事业。 上海市渔阳里6日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他每个月都在这里宣传父亲的故事和父辈年轻人的国家。

2019年8月23日,《绍兴日报》全版发表了《俞秀松:东南西北家国国情》的特别报道,以及俞敏写给父亲的信《当年的誓言,今天实现了》。 俞敏在信中说:“爸爸,你百年前的誓言,让全中国的人吃饭,中国实现了这一点。 你一百年前奋斗过的美好生活,今天实现了。 ”。

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有参观者给俞敏发了信息。 你的说明生动地再现了俞秀松壮怀激烈的革命人生。 从他艰苦奋斗的岁月中,我更加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父亲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心中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这个信念,超越了时间空,决不过时。 这条路,我们必须一直走下去。 ”俞敏坚说。

红色文化放射出时代的光芒

在建党100周年的今天,如何在当代青年中实现红色基因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场纪念馆、两大会场纪念馆、四大纪念馆进行了许多创新探索。

发布在线视频、云党课等,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让观众无法走出家门获取精神食粮。 疫情防控期间,中共一大会场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发布“云体验”系列直播“博物看着”,通过历史情景再现、纪念馆现场体验等,讲述历史故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从不同视角展现上海红色文化基因,读者 纪念馆还将对系列直播文案进行二次创作,丰富红色数字文化资源,提供红色文化在线“体验式教育”。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览馆也在积极创新讲座形式,开设了“红色筑梦四史现场讲”系列视频微党课程,网络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 展览馆专门拍摄mtv,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法,扩大了传播力,影响很大。

利用网络平台贴近青少年,推进红色文化传承。 年5月,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上传b站、抖音等当下热门网络平台,发布“力量之源红色100”专栏,通过“微信+剧集+短篇视频”等多元化传播形式,将青少年

结合中共四大首次提出工农联盟问题的历史背景,年9月,中共四大纪念馆发布了以馆内“工农联盟”主题雕塑为原型的q版人物设计盲箱。 盲盒的形象共有五种,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和妇女。 “我们现在是很受年轻人欢迎的盲盒产品,想结合纪念馆的重要艺术品,让党史知识和文创作品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故事。 ”中国共产党四大纪念馆馆长儿科发言如下。

开展“走出去”的全国巡演。 从2007年7月开始,一大会场纪念馆、两大会场纪念馆和四大纪念馆先后在上海、广州、井冈山、南京举行“初心地红之城——上海党诞生地巡展”,拍摄馆内精华,精心精选300多张照片,“伟大的开始”“新的局面”“新的局面”

稚真童音讲红色故事

上海每年接待许多红色文化参观者,其中未成年人占10%左右。 为了让中小学生听解说文案,各红色文化纪念地的创新提供了实用的技术。

从2019年开始,某大型会议会场纪念馆策划了“一个大:听00后的建党故事”的中小学生研究活动,组织江浙沪三地中小学骨干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创作建党故事,让获奖者在纪念馆担任少年志愿者(讲解员),诠释稚嫩的儿童声音和红色。

来自上海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少年志愿者胡凯文说:“在为同龄人解释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我第一次错误地把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墨水当作黑糖吃的故事写得很生动、深刻,那个年代也像我想象的那么遥远。 知道了那段历史,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人的信仰。 ”。

胡凯文的父亲非常支持他担任少年志愿者。 “红色的记忆从老一辈党员传递到新一代青少年,非常有意义。 ”。

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览馆,30名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党员共同组成党员志愿者队伍,年均讲解700次以上。

党员志愿者队伍的成员,“90后”李亚男讲述了他解释时的经历。 2019年暑假,几位母亲带着10岁左右的孩子们参观了《共产党宣言》展览馆。 在刚进行的馆里,孩子们有点吵闹。 听着李亚男讲的动人故事,他们慢慢安静下来,睁大眼睛沉浸在其中。 之后,一个孩子的母亲发微信告诉李亚男,孩子回家后写了参观日记。 “我相信说明会给他们埋下红色基因的种子,启发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李亚男自豪地说。

年6月,习大大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全体党员志愿者队伍的回信中表示:“现在,你们积极宣传陈望道老校长追寻真理的故事,传达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意义的事件。 希望你们多做几次,做得更好。 ”

设计蔡华伟


标题:“高举火炬,向未来前行(薪火传承)”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