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8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题:增减之间充满活力——自贸试验区创新注意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6年多来,负面清单显示“瘦身”超过80%,新设公司超过90万家……

这是去年9月至2019年底,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绩单》的亮点之一。 在“减”一“增”之间,可以看出这个改革开放“试验田”释放出的活力之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12月14日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快速发展报告》。 报告书整理了2019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进展和制度创新等。

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诞生,经过一些扩张,到2019年底,这个数字从1增加到18。 除2007年新建的3个外,目前全国还有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东西南北改革开放的创新格局。

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一直在大胆尝试、大胆冒进、自主改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积极探索。 6年来,全国层面的文案宣传制度创新成果达到223项,其中仅2019年就达到66项。

在制度创新中,“减”是特色之一。

以投资行业为例,从年到2019年,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从190条减少到37条,“瘦身”程度达到80.5%。 其中,限制类措施和禁止类措施的削减比例分别达到88.8%和47.4%。 服务业限制措施的数量从95个减少到28个。

更短的名单意味着外商投资准入门槛更低,可以投资的行业越来越多,投资积极性也更高。 这是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鲜明描绘。

“削减”不仅体现在缩短列表的长度上,还体现在简化投资管理和审批流程上。

例如,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推进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改革,对比3亿美元以下项目变更备案,全面推进对外投资“无纸化一天结算”备案模式,结算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1天。

“减”,带来了“增”的效果:新建公司数量的增加,进出口和吸收外资的增加。

报告显示,2019年,18个自贸试验区新设31.9万家公司,其中外资公司6242家,占全国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进出口完成和外商投资吸引约占全国15%的成绩。

不断创新,“增加”也有公司获得的感觉。 以药品上市许可所有者制度为例,在上海试点过程中,极大地激发了药品研发生产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申请单位涵盖了试点的所有5种类型,其中已超过7个成为研发机构,出现了用于治疗肿瘤、代谢等重大疑难病症的试点品种

当前,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差异化特色也更加突出。 过去,金融业的制度创新主要来自上海自贸试验区,但2019年,该行业的创新成果有:天津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重庆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陕西“丝路通”——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

当前,外部风险挑战明显上升,我国稳步推进优质快速发展和制度型开放。 在未来新的快速发展格局中,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贸试验区将如何建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将在开放行业和开放水平方面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扩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等行业的开放,进一步标记国际高标准规则,扩大压力测试,参与全球经济管理 另外,还必须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支持越来越多的差异化、系统化探索。

据悉,目前上海正与浙江、江苏、安徽三地自贸试验区共同探索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快速发展的新格局,旨在实现制度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较为有效的联动。


(作者:于佳欣)

标题:“增减之间现活力自贸试验区革新注意”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995.html